郏县饸饹的基本介绍郏县饸饹面是一道用料考究、独具特点,已有一千四百多年历史的汉族风味小吃,简称郏县饸饹。郏县饸饹是一种圆形条状面制食品,初以荞麦面为面料,其加入用纯羊油熬制的辣椒和百年老锅汤及新鲜味美的羊肉,辅以八角、茴香、辣椒、胡椒、肉桂...

郏县饸饹的基本介绍
郏县饸饹面是一道用料考究、独具特点,已有一千四百多年历史的汉族风味小吃,简称郏县饸饹。郏县饸饹是一种圆形条状面制食品,初以荞麦面为面料,其加入用纯羊油熬制的辣椒和百年老锅汤及新鲜味美的羊肉,辅以八角、茴香、辣椒、胡椒、肉桂、葱花、枸杞等十余种佐料,吃起来不只味道鲜美,香而不腻,而且有暖胃去寒,滋阴壮阳,保健防病的功能。清末,始以小麦面替代荞麦面,口味营养更胜一筹。《中华风味饮食总》一书称郏县饸饹“舒脾健胃,养生至宝”。
历史民俗
饸饹面,古称河漏,又称活络.为北方及西北区域风行的面食,历史悠久,早在1400多年前,先人就用牛角钻6-7个小孔,孔如粗麻线大小,面糊放入牛角内,落入沸水锅中煮成面条.
传闻,清朝康熙年间,康熙皇帝指专人对全国风味小吃进行统计上报,而河漏也被作为其中一种上报朝廷.一天,康熙寻吃名吃时,看到“河漏”,因其名字古怪而引起注意,随命人做好食之。吃后对其独特的风味赞不绝口。
但因名字“河漏”之谐间与治理河道不协调,心中不快,挥笔把“河漏”改为“饸饹”。民国初年,军阀混战,民不聊生,有一陕西人逃荒至河南郏县,并在当地做起了“饸饹”买卖,因其做工讲究,味美价实,备受民众喜欢,食之者海量。
做法
二十世纪末,伴随大家生活质量的提升,郏县饸饹的制作也由过去千年的笨重做法改为机械制作,佐料愈加丰富,在原来用料的基础上增加了肉桂、枸杞等十余种养气滋补的中药佐料,加上祖传的配料偏方,更具暖胃祛寒,滋阴壮阳的保健防病效果。